1. 求5篇文言文小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 遂 自 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2. 一篇文言文小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
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重点字词解释不异: 无异,没有什么区别、差别。捉: 拾取,捡拾。
尝: 曾经废书: 丢下书,抛下书。子: 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对对方的尊称。
和特殊句型判断句 子非吾友也! 否定判断省略句见地有片金 省略主语 两人见地有片金华捉而掷去之 省略宾语 华捉之而掷去之倒装句无。
3. 文言文小故事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
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一、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
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
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
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
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三、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
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
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翻译: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
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
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4. 一篇文言文小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刨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重点字词解释
不异: 无异,没有什么区别、差别。
捉: 拾取,捡拾。
尝: 曾经
废书: 丢下书,抛下书。
子: 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对对方的尊称。
和特殊句型
判断句
子非吾友也! 否定判断
省略句
见地有片金 省略主语 两人见地有片金
华捉而掷去之 省略宾语 华捉之而掷去之
倒装句
无
文言文课外阅读鲍君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颍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遇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彧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彧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而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邈乃使刘翊告彧日:“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悖。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悖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彧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悖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乃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苑、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太祖乃止。(节选自《三国志?荀彧传》)
参考译文:
荀彧字文若,是颍川郡颍阴县人,年少时,南阳人何黝看到他时认为他是异才,说:“这孩子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荀彧被举为孝廉,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时,他要求外出做官吏,被任命为亢父县的县令。不久他就弃官回乡了。他对家乡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险地,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这里常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赶快离开这里,不可久留。”故乡的人大多怀念故土,犹豫不决,恰好与荀彧同郡的冀州牧韩馥派车马来迎接他,邻里中无人愿随苟彧去冀州,荀彧就独自把他家的宗族领往冀州。然而到达冀州时,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官位。袁绍以上宾之礼对待苟彧。荀彧估计袁绍最终成不了大事,而当时魏太祖为奋威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荀彧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说:“他就是我的子房啊。”
于是任荀彧为司马,当时苟彧才二十九岁。那时,董卓的*威陵迫天下,太祖就此询问苟彧,荀彧说:“董卓的暴虐太过分了,一定会因作乱而灭亡,不会有什么作为。”
兴平元年,太祖征讨陶谦,任命荀彧留守,恰逢张邈、陈宫用兖州为据点反叛曹操,暗中迎来了吕布。吕布到了兖州后,张邈才派刘翊告诉荀彧说:“吕将军特来帮助曹使君攻击陶谦,你应赶紧供给他的部队军粮。”众人听了都很疑惑,只有荀彧知道这是张邈作乱,立即统领军队作好防备,派人急驰去召东郡太守夏候惇。而这时兖州所属的诸城已经背叛曹操响应吕布了。当时太祖已经把军队全都调去攻打陶谦了,留下的兵很少,而督兵的将领官吏都与张邈、陈宫等勾结合谋。夏侯悖到达鄄城后,连夜诛杀数十名图谋反叛的人,众人才平定下来。豫州刺史郭贡带兵数万来到鄄城下,有人说郭贡与吕布合谋,城中人听了都很骇怕。郭贡求见荀彧,荀彧将前往,夏侯悖等人说:“你是一州的统领,前去一定有危险,不能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估计不是一向有勾结,如今来得这么快,主意一定还没有确定。趁他还没有确定时去劝说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我们先怀疑他,他将由恼怒而最终与张邈等合谋。”郭贡见荀彧毫不惧怕,认为鄄城不容易攻破,就带兵离开了。荀彧又与程昱定计,派程昱去劝说范县和东阿县的守将,最终保全了这三座城池,等待太祖归’来。
陶谦死后,太祖想要攻取徐州,回过头来再平定吕布。荀彧说:“从前汉高祖保有关中,汉光武占据河内,都是先深根固本以此为基础控制天下。这样,进攻足以战胜敌人,后退足以坚守。所以虽然屡有困难失败而终能成就大业。将军以兖州为根本首倡义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况且,黄河、济水之间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如今虽然有些残破,但仍可以凭此自保,这也是你的关中、河内啊。如果放弃吕布而攻打徐州,多留兵驻守,前方的兵力不够,少留兵驻守,后方的民众都会被征来守城,没有人手打柴。这时吕布如乘虚侵犯,民心就将更加危险,只有鄄城、范县、卫邑三城能保全,其余就不属于我们自己所有了,这样兖州也就丢了。假如徐州没有平定,那么将军你将回到哪里去呢?”太祖于是放弃了攻打徐州的计划。
1. 《鲍君》的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鲍君
(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补充注释: 罝:泛指捕鸟兽的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
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 有行人窃取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句子。(3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附答案:
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
2.C
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
附录翻译:
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2. 《鲍君》的阅读答案鲍君(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补充注释: 罝:泛指捕鸟兽的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例句: 有行人窃取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3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附答案: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2.C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附录翻译: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
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
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
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3. 文言文《鲍君》的练习及答案最佳答案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
4.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每题2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小题1:A小题1:C小题1:B 小题1:A、B两项均读“zhǔ”,A项意为“连缀”,与例句同,B项意为“嘱咐”。
C、D两项均读“shǔ”,C项意为“归属”,D项意为“属类”小题1:可通过语法分析得知。小题1:理解“秀才”的古今异义。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本文来自作者[茗雪小娘子]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maipos.com/emai/17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茗雪小娘子”!
希望本篇文章《文言文阅读小短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求5篇文言文小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