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即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人类面临的新型经济,是指在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谋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条件而提出的,以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能源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旨在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循环经济。据此可以认为,作为新型经济,低碳绿色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最高境界,它至少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经济。第二,它是在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下的经济。第三,它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谋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条件而提出的经济。第四,它是以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能源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经济。第五,它是旨在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即低碳经济。第六,它是绿色经济,即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①]第七,它是循环经济,即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或者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②]除上述之外,低碳绿色循环经济至少还应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生态经济,即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的经济,也就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③]因为如上所述,它是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而循环经济不仅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而且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甚至也可称之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④]第二,它是知识经济,即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也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⑤]因为: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行业、方面,特别是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创意、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先进制造业。而它们都是知识密集程度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明显、附加值高、关联性高且需要大量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亟需技术创新尤其是知识产权的领域、行业、方面,是知识产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它是法治经济,即依法治理的经济。因为在法治社会里,一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都应当纳入法治的轨道。既然如此,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就不应当例外。一般认为,生态文明,即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面临的新型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⑥]在我看来,作为迄今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为本、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且符合生态规律的文明。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它是文明。第二,它是以人为本的文明。第三,它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文明。第四,它是符合生态规律的文明。所谓标准化战略,是指为在竞争时最终有利于自己而采用的关于人的社会行为或者社会活动的标准化方面的战略。在法治社会里,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即法治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即法治化战略自身,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它是战略。第二,它是竞争战略。第三,它是为在竞争时最终有利于自己而采用的战略。第四,它是关于人的社会行为或者社会活动的战略。第五,它是标准化方面的战略。二、“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根据(一)“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由标准的性质决定的。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尺和准则,标准具有多种含义。在最广义上,标准是对事物的规定。在广义上,它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在狭义上,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最狭义上,它是法即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法律自身,是由法定主体在法定权限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颁行的规制社会行为或者社会活动、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或者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作何种理解,标准都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特别是在知识爆炸、信息骤增的当代,在人员流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更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是标准的世界,任何事物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标准,掌控了标准就掌控了世界,而掌控标准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自无例外。(二)“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法治化战略的要求。如上所述,不仅标准是法即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法律自身,而且标准化是法治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法治化战略自身。因此,既然法治化战略就是在法治社会里要求人应当依法事,应当把一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都纳入法治的轨道,那么“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就不应当例外。“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全符合法治化战略的要求,甚至就是实施法治化战略。(三)“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科学发展的具体化。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遵守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地进行发展。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遵守客观规律,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施标准化战略能够通过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标准化形式,[⑦]为现代化大生产提供必要条件,为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有利于先进的生产组织和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有益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品种,有助于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⑧]无疑具体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主体的生存-发展力。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发展。只有具有更高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因此,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标准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且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五)“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极其激烈和残酷的国际化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世界各有关国家和地区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的重要手段,商品贸易全球流通的重要基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桥梁,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及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以致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占领了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为此,各有关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标准,尤其是欧、美、日等有关发达的国际组织、国家纷纷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倡导和参加制定国际标准,设置贸易壁垒,抢占国际贸易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因此,“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品牌大国,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三、“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路径(一)“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因为:一方面,它关乎着国家生存-发展的全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行业、方面。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普遍比较落后,经济普遍并不发达,财力、物力都相当有限。因此,我国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在全面兼顾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目标,坚持有所侧重,确保突出重点,特别是加快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加强农业、食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等涉及国家核心竞争力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化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致力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切实有效地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环境。(二)“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依靠并融合知识产权战略。因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标准化是标准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甚至是其根本。如果没有了知识产权标准化,标准化就成了无源之水。相应地,如果缺少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就将是无本之木。(三)“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依靠并融合法治化战略。因为:一方面,无论是知识产权还是标准都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知识产权战略还是标准化战略都是法治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法治化战略自身。另一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任何事物如果能够脱离法治化战略都是不可思议的。(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依靠并融合人才战略。因为人是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都由而且必须由人实施。“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也不例外。由于人才是人中精英之才,在实施社会行为或者社会活动时如果拥有相应的人才就会收到以少胜多、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应当而且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人才。而要拥有相当数量的人才,就应当而且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五)“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依靠并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为:如所周知,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任何人才都需要培养。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培养人才就离不开科学与教育及其发展,就离不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本文来自作者[依浚博]投稿,不代表易麦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emaipos.com/emai/201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麦号的签约作者“依浚博”!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低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麦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